肝功能异常涉及肝脏代谢、合成、解毒等多方面功能受损,需通过系统检查明确病因、评估病情并指导治疗。以下为具体检查项目及意义:
一、基础肝功能检查(反映肝脏损伤程度)
-
转氨酶类
-
谷丙转氨酶(ALT):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,升高提示肝细胞膜损伤(如肝炎、药物性肝损伤)。
-
谷草转氨酶(AST):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,升高幅度高于ALT时可能提示肝细胞坏死严重(如肝硬化、酒精性肝病)。
-
胆红素代谢指标
-
总胆红素(TBIL):升高提示黄疸,需区分肝细胞性黄疸(直接/间接胆红素均升高)、梗阻性黄疸(直接胆红素为主)或溶血性黄疸(间接胆红素为主)。
-
直接胆红素(DBIL):反映胆汁排泄功能,升高提示胆道梗阻或肝内胆汁淤积。
-
蛋白合成指标
-
白蛋白(ALB):降低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(如肝硬化、营养不良)。
-
球蛋白(GLB):升高可能提示慢性肝炎、自身免疫性肝病或血液系统疾病。
-
胆碱酯酶(CHE):降低提示肝细胞合成功能下降,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。
二、病毒学检查(明确感染性病因)
-
肝炎病毒标志物
-
乙肝五项:筛查乙肝病毒感染(大三阳、小三阳等模式)。
-
丙肝抗体(抗-HCV)及RNA:确诊丙型肝炎。
-
甲肝/戊肝抗体:排除急性病毒性肝炎。
-
其他病毒检测
-
EB病毒、巨细胞病毒(CMV):针对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,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者。
三、影像学检查(评估肝脏形态及结构)
-
腹部超声
-
筛查脂肪肝、肝硬化、肝囊肿、肝血管瘤等病变,观察胆囊、胆管及脾脏情况。
-
CT/MRI
-
进一步明确肝脏占位性病变(如肝癌、肝脓肿)或血管病变(如布-加综合征)。
-
瞬时弹性成像(FibroScan)
四、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检查
-
自身抗体
-
抗核抗体(ANA)、抗平滑肌抗体(SMA)、抗线粒体抗体(AMA-M2):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、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。
-
免疫球蛋白
-
IgG升高:支持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。
-

五、代谢及遗传相关检查
-
铜代谢指标
-
血清铜蓝蛋白、24小时尿铜:筛查肝豆状核变性(Wilson病)。
-
铁代谢指标
-
血脂、血糖:评估代谢综合征相关脂肪肝风险。
六、其他专项检查
-
肝穿刺活检
-
金标准检查,明确肝细胞炎症、纤维化分级及病因(如药物性肝损伤、不明原因肝炎)。
-
肿瘤标志物
-
甲胎蛋白(AFP):肝癌筛查(尤其乙肝/丙肝患者)。
-
凝血功能
-
凝血酶原时间(PT)、国际标准化比值(INR):评估肝脏合成功能及预后。
七、检查选择策略
-
初步筛查:基础肝功能+腹部超声+肝炎病毒标志物。
-
病因不明时:加做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、铜/铁代谢指标。
-
高度怀疑肝癌:AFP+增强CT/MRI。
-
治疗随访:定期复查肝功能、病毒载量、肝脏超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