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肝日常检查指标有哪些

乙肝患者日常检查是评估病情、指导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,需定期监测以下核心指标:

一、肝功能指标

  1. 转氨酶(ALT/AST)
    • ALT(谷丙转氨酶):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,正常值0-40 U/L,升高提示肝细胞炎症。
    • AST(谷草转氨酶):正常值0-40 U/L,AST/ALT比值>1时,可能提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。
  2. 胆红素(TBIL/DBIL)
    • 总胆红素(TBIL):正常值3.4-17.1 μmol/L,升高提示黄疸或胆汁淤积。
    • 直接胆红素(DBIL):正常值0-6.8 μmol/L,升高常见于胆管阻塞或肝细胞性黄疸。
  3. 白蛋白(ALB)
    • 正常值35-55 g/L,降低提示肝功能减退或营养不良。
  4. 碱性磷酸酶(ALP)
    • 正常值40-150 U/L,升高需警惕胆管梗阻或骨病。

二、病毒学指标

  1. HBV DNA定量
    • 反映病毒复制活跃程度,正常值<20 IU/mL(不同实验室标准略有差异)。
    • 意义:抗病毒治疗的关键指标,病毒载量下降提示治疗有效。
  2. 乙肝五项(两对半)
    • 核心指标
      • HBsAg(表面抗原):阳性提示感染乙肝病毒。
      • HBeAg(e抗原):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活跃,传染性较强。
      • 抗-HBc(核心抗体):阳性提示既往或现症感染。

三、肝脏形态学指标

  1. 肝脏弹性测定(FibroScan)
    • 正常值2.8-7.4 kPa,数值越高提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风险增加。
  2. 腹部超声
    • 监测肝脏形态、大小、门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,早期发现肝硬化或肝癌。

四、其他重要指标

  1. 甲胎蛋白(AFP)
    • 正常值<20 ng/mL,升高需警惕肝癌,尤其合并肝硬化患者。
  2. 血常规
    • 监测血小板(PLT)和白细胞(WBC),降低提示脾功能亢进或肝硬化进展。
  3. 凝血功能(PT/INR)
    • 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,延长提示肝功能严重受损。

五、检查频率建议

  • 初诊或治疗期:每3-6个月复查肝功能、HBV DNA、乙肝五项、腹部超声。
  • 稳定期:每6-12个月复查一次,必要时增加肝脏弹性测定。

六、注意事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