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的区别

急性乙型肝炎(Acute Hepatitis B)和慢性乙型肝炎(Chronic Hepatitis B)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两种不同临床表现形式,主要区别体现在病程、症状、病毒学指标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。以下是两者的详细对比:

1. 病程与定义

  • 急性乙肝
    • 病程:感染乙肝病毒(HBV)后,病程在 6个月以内
    • 特点:多为新发感染,成人感染后约90%-95%可自愈,病毒被清除,并产生保护性抗体(抗-HBs)。
  • 慢性乙肝
    • 病程:感染持续 超过6个月,病毒未清除,肝脏炎症反复发作。

    • 特点:婴幼儿感染更易慢性化(约90%发展为慢性),成人仅5%-10%转为慢性。

2. 症状表现

  • 急性乙肝
    • 症状明显:黄疸(皮肤/眼白发黄)、乏力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右上腹不适、发热等。
    • 肝功能异常:血清转氨酶(ALT/AST)显著升高,胆红素升高。
  • 慢性乙肝
    • 症状较轻或隐匿: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,可能仅有疲劳、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表现。

    • 长期风险:可逐渐进展为肝硬化、肝癌,需定期监测。

3. 病毒学指标

4. 治疗与干预

  • 急性乙肝
    • 以支持治疗为主:休息、营养支持,避免肝损伤药物。
    • 无需抗病毒:除非出现肝衰竭等严重情况。
  • 慢性乙肝
    • 抗病毒治疗:核苷类似物(如恩替卡韦、替诺福韦)或干扰素,抑制病毒复制。

    • 长期管理:定期监测肝功能、病毒载量、肝脏纤维化及肝癌筛查。

5. 预后与并发症

本周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