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肝肝纤维化的判断需结合临床表现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,具体方法如下:
一、临床表现
-
症状:早期可能无症状,或仅有乏力、食欲减退、腹胀等非特异性表现。
-
体征: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掌、蜘蛛痣、脾大等慢性肝病体征。
二、实验室检查
-
肝功能指标:
-
ALT/AST:轻度升高,反映肝细胞炎症。
-
GGT/ALP:可能升高,提示胆汁淤积或胆管损伤。
-
白蛋白:降低,反映肝脏合成功能下降。
-
球蛋白:升高,可能与免疫反应或纤维化相关。
-
肝纤维化标志物:
-
血清学指标:如透明质酸(HA)、层粘连蛋白(LN)、Ⅲ型前胶原(PCⅢ)、Ⅳ型胶原(CⅣ)。
-
新型标志物:如壳多糖酶3样蛋白1(CHI3L1)、转化生长因子β(TGF-β)等,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。
-
病毒学指标:
-
HBV DNA:病毒载量高低与肝纤维化进展相关。
-
乙肝五项:了解病毒复制状态和免疫应答。
三、影像学检查
-
超声检查:
-
常规超声:可观察肝脏形态、大小、回声,但早期纤维化可能无明显改变。
-
弹性成像:如瞬时弹性成像(FibroScan),通过测量肝脏硬度评估纤维化程度。
-
CT/MRI:
-
常规CT/MRI:主要用于排除肝硬化或肝癌,早期纤维化可能无特异性表现。
-
磁共振弹性成像(MRE):更准确地评估肝脏硬度,但成本较高。
四、病理学检查(金标准)
-
肝穿刺活检: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,明确纤维化分期(如Scheuer分期或METAVIR分期)。
-
S0:无纤维化。
-
S1-S4: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,S4为肝硬化。
五、综合评估
-
临床评分模型:如APRI(AST/血小板比值指数)、FIB-4(纤维化-4指数)等,结合实验室指标评估纤维化风险。
-
动态监测:定期复查肝功能、病毒载量和影像学检查,观察纤维化进展。
-

六、注意事项
-
避免误诊:脂肪肝、酒精性肝病等也可能导致肝纤维化,需结合病史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。
-
个体差异:不同患者对纤维化的耐受性和进展速度不同,需个性化评估。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