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是急性乙型肝炎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,以黄疸为主要特征,通常伴随明显的肝功能异常和全身症状。以下是详细解析:
1. 病因与定义
2. 典型症状
-
黄疸表现:
-
皮肤/巩膜黄染:最显著的特征,尿色加深(浓茶色),大便颜色变浅(陶土样)。
-
全身症状:
-
乏力、疲劳感明显。
-
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呕吐、厌油腻。
-
右上腹不适或隐痛。
-
发热(中低度)。
-
其他: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肝区叩击痛、肝肿大。
3. 诊断依据
-
肝功能检查:
-
血清转氨酶(ALT/AST)显著升高:通常超过正常值上限的10倍以上。
-
胆红素升高:以直接胆红素为主(结合胆红素>34.2 μmol/L)。
-
病毒学指标:
-
HBsAg阳性(感染标志)。
-
抗-HBc IgM阳性(提示急性感染)。
-
HBV DNA高载量(反映病毒复制活跃)。
-
影像学检查:腹部超声排除胆道梗阻等其他黄疸原因。
4. 治疗原则
-
支持治疗为主:
-
休息:避免体力活动,促进肝脏修复。
-
营养支持:清淡易消化饮食,补充维生素(如维生素K)。
-
对症处理:如退热、止吐。
-
避免肝损伤因素:
-
停用肝毒性药物(如对乙酰氨基酚、某些中药)。
-
严禁饮酒。
-
抗病毒治疗争议:
5. 预后与转归
-
自愈率高:成人感染后约95%可在6个月内痊愈,病毒清除并产生抗-HBs抗体。
-
慢性化风险:
-
成人:约5%转为慢性乙肝(多见于免疫抑制者)。
-
婴幼儿:感染慢性化率可达90%。
-
并发症风险:
-
急性肝衰竭(罕见):需紧急处理(如人工肝支持)。
-
胆汁淤积:黄疸持续超过3个月需警惕。
6. 与其他黄疸的鉴别
-
甲肝/戊肝:
-
类似急性黄疸表现,但病毒学指标(抗-HAV IgM、抗-HEV IgM)阳性。
-
胆道梗阻:
-
超声显示胆管扩张,肝功能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,ALT/AST轻度升高。
-
药物性肝损伤:
7. 预防与注意事项
-
疫苗接种:未感染者应接种乙肝疫苗(0-1-6方案)。
-
暴露后处理:接触HBV阳性血液后,可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(HBIG)紧急预防。
-
随访建议:痊愈后仍需监测抗-HBs抗体水平,必要时加强免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