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标准是多方面的,主要包括乙肝病毒DNA水平、谷丙转氨酶(ALT)水平、肝脏炎症活动程度、肝硬化情况、家族史以及其他因素。以下是具体的治疗标准:
-
乙肝病毒DNA水平:
-
乙肝病毒DNA水平是评估乙肝病情的重要指标。如果乙肝病毒DNA水平较高,说明病毒复制活跃,传染性强,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。
-
通常情况下,乙肝病毒DNA测量值的正常值是<1.0X104IU/mL,则应进行抗病毒治疗。
-
2024年WHO发布的指南提出,对于HBV DNA>2000 IU/ml且ALT水平高于正常上限的患者,建议治疗。对于青少年,应基于6~12个月内至少两次ALT>ULN的情况进行考虑。
-
谷丙转氨酶(ALT)水平:
-
谷丙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。如果谷丙转氨酶水平持续升高,说明肝细胞受到了损伤,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。
-
对于大三阳患者,如果谷丙转氨酶达到正常值上限的两倍以上,且病毒含量大于一定单位(如60单位以上),则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。对于小三阳患者,这一标准可能略有不同。
-
肝脏炎症活动程度:
-
肝脏炎症活动程度可以通过肝组织活检或其他检查方法来评估。如果肝脏炎症活动程度较重,说明病情较严重,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。
-
肝硬化:
-
如果已经发展为肝硬化,无论乙肝病毒DNA水平如何,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,以预防和延缓肝硬化的进展。
-
家族史:
-
如果有乙肝家族史,即使乙肝病毒DNA水平较低或谷丙转氨酶水平正常,也可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,以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风险。
-
其他因素:
-
年龄、性别、吸烟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抗病毒治疗的决策。例如,30岁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肝功能不正常,则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。
-

此外,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:
-
对于有明显纤维化(≥F2)的证据(基于APRI评分>0.5或瞬时弹性成像值>7 kPa),或有肝硬化(F4)的临床证据(APRI评分>1或瞬时弹性成像值>12.5 kPa)的患者,不论HBV DNA或ALT水平如何,均推荐治疗。
-
对于感染了其他病毒(如HIV、丁型或丙型肝炎)、有肝癌或肝硬化的家族史、使用免疫抑制剂(如长期使用类固醇、实体器官或干细胞移植)或存在肝外表现(如肾小球肾炎或血管炎)的患者,也推荐进行抗病毒治疗。
-